印度竟要求中方,勿改变台海现状,我大使反将一军,令其无言以对

自本轮台海危机发生以来,一直保持沉默的印度,近日突然通过外交部就此事作出了表态,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声称:印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立场没有发生改变,但同时他又补充说,希望各方保持克制,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

在印度外交部作出这番表态后,中国驻印大使孙卫东便召开了一场座谈会,阐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合理立场,并反将一军,要求印度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并提醒印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众所周知,自从佩洛西窜台之后,中美之间围绕这件事,在国际上展开了激烈的舆论交锋,至今为止,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明确表示坚持“一中原则”。而美国,除了极少数西方国家随之起舞外,基本上没有在国际舆论层面占据优势。

然而,印度这番话看似是两边都不站,但实际上还是倾向美国了。国际社会就这件事情的表态是,因为不好直接得罪美国,因此如果只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上就是支持中国的。而所谓“要求各方保持克制,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局势现状”,则是站在美国一边的。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先是说印度“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立场没有发生改变,紧接着又转折,强调“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这个句式里,重点显然放到了后半句,采取了跟美国类似的说法。

客观上讲,印度在这件事情上选择站在美国一边,是有现实考虑的。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由于不肯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甚至还加大了跟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往来,已经“得罪了”美国。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印度作为一个大国,秉持本国独立的外交立场,其实是有助于提升印度国际地位的不二选择,这些年来印度一直寻求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回如果能坚持不向美国低头,那么外界还真得高看他一眼。

但印度所谓的“中立”政策,实际上就是痴迷于“墙头草式”的战略,别人在面对这种大国之间,选边站队的问题时,想到的都是怎么能在不得罪双方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利益。

但印度自从冷战开始以后,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永远是自己怎么能借助着大国博弈,左右逢源,从中牟利。基于这种想法,如果真的是为了俄罗斯,把美国得罪狠了,印度就会觉得心里不安。

因此,从俄乌冲突开始以后,印度一方面保持着跟俄罗斯的各种贸易往来,一方面又尽可能地试图挽回跟西方的关系。包括最近准备要在中印边境附近,跟美国举行联合军演,都可以看作是印度试图稳固和美印关系的手段

而在此次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引发的外交风暴中,印度最开始选择沉默,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其“默默”反对美国行为的表现,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是此次佩洛西窜台,引起的中美外交摩擦,完全是美国单方面挑衅引起的。

事情的是非曲直如此明显,印度作为一个第三方国家,而且是在国际上颇有一定影响力、勉强能挤入世界性大国地位的国家,却不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黑白来做出评价,反而一直沉默。

而沉默背后代表的意思无非是,虽然明知道此次台海风波,完全就是美国有错在先,单方面挑起的,但是由于印度把印美之间的关系,看的比中印关系更重要,所以印度选择装聋作哑。至于为什么拖到现在,突然表态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经过前段时间的发酵以后,这件事可能引发中美军事冲突的风险不存在了,彻底变成了一个“外交事件”。

外交事件的影响力可能更广,但破坏性却远不如战争那么激烈,这种背景下,不管印度做出什么样的方式,都不会引起中美过分的反应,因此,印度外交部才在日前,发布了针对此事的态度。

但不管怎么说台湾问题完全是我们国家的内政,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国家,支持“台独分子”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妥协的事情。

印度作为一个跟中国接壤的邻国,却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说什么“不允许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大使提醒印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着实是极富智慧的表态,一句话就打中了印度的“七寸”,让其无力反驳、无言以对。

再退一万步讲,印度在自家门口,把印度洋当成印度的海洋,不允许其他国家涉足,却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不顾事情本身的对错,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表态,实在不像一个真正的独立大国,所能做出来的事情。这么一个国家,有什么资格说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呢?

about author

admin

admin@lika-arten.co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